本篇文章131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增长率从今年第一季度的7.7%放缓至第二季度的7.5%,这与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学家的预测一致。 但年初,国内外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表示乐观。 那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一直呈现周期性特征。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后不久,中国公布了4万亿元人民币(合65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经济增长率迅速反弹,年化增长率在年第一季度上升至12.1%。
为了抑制房地产泡沫和预防通货膨胀上升,中国人民银行于年1月收紧了货币政策。 并且,为了对抗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动力的丧失,中国人民银行于年11月放宽了货币政策。 许多人认为快速增长的局面很快会重现,但到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出现反弹。 更糟的是,这次经济增长率不仅恢复了上升的势头,而且在年第二季度再次下降,所有预测机构都将下调全年的预测增长数值。
当然,如果中国政府愿意的话,中国每年可以维持8%以上的经济增长率。 但是,新任领导人不愿意牺牲结构调整,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率。 政府设定经济增长的下限,除非触及下限,否则不出台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
新任领导层不想通过干预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但这只是中国目前经济停滞的一部分因素。 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削弱了政府对经济的刺激能力。 特别是,即使年一季度的年化增长率远远低于近30年的平均增长率,居民支出价格指数也将于2月上升至10个月以来的高点3.2%,房价上涨没有放缓趋势。
与以往的经济周期相比,周期扩张阶段的经济增长放缓和高通货膨胀反映了重要的宏观经济变化。 多年来,反映中国通货膨胀与失业历史反比例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相当平缓,也就是说,当政府使用扩张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不必过于担心价格的波动。
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菲利普斯曲线从年开始改变。 今天,为了实现设定的gdp增长率,相应的通货膨胀率将大大超过过去的20年。 换言之,通货膨胀,特别是房价通货膨胀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些重要的结构变化使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 首先,人口和社会的变化大大增加了生产边际工资价格和最低工资水平。 其次,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担忧越来越普遍,公司特别是新建成的生产公司与以往相比价格急剧上涨。 第三,无节制的资源开采迅速提高了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 第四,中国各地的房地产开发热潮,推动着土地价格的创新。 第五,经过几十年的追赶式增长,中国许多行业正在向技术前沿靠拢,后发特征也在丧失,资本存量的边际生产率也在减少。
总之,中国微观经济基础的一些变化及其经济结构的弱点意味着经济增长必须以高通货膨胀的形式换取一定幅度的gdp增长。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领导层是否会容忍通胀率高的企业以保持8%以上的年经济增长。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结果,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平台期。 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经过30年惊人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一定程度的放缓来修复存在的问题。 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重返高速公路,恢复加速的动力。
当然,中国经济不会马上崩溃。 中国曾多次面临更糟糕的情况,但每次都振作起来。 目前,没有理由接受这次有什么不同。
标题:“中国经济面临新通胀束缚”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