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38字,读完约3分钟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主题之一是怎么推进政府向社会力
7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主题之一是如何推进政府从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 推进政府从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以三个重要目标为中心。 一是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 为此,会议确定:“创新方法,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是造福人民群众,深化社会行业改革的重要措施。” 经济和社会是中国迅速发展的两个主要“车轮”,既相互支撑,又相互制约。 经济快速发展满足人的诉求,强大的内需又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持续动力,相反,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投资,必须增加满足诉求的公共服务供给,分流可用于投资的资金。 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基本走的是以投资为中心的道路。 这迅速地积累了生产能力,提高了生产率。 此外,内需不旺,造成了生产能力逐渐过剩的状况。 为了消化生产能力,中国开始了扩大内需的工作,而内需的提高可以通过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公共产品两个路径实现。 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力量的公共服务,不仅关系到公共产品的数量增加,也关系到质量的提高,其意图是希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改变能引发越来越多的诉求,从而带来更好的诉求和满足。 第二是迅速发展产业,第一是现代服务业。 会议指出,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力量的公共服务,“是加快服务业快速发展、扩大服务业开放、诱惑比较有效诉求的关键”。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一直存在着制造业快速发展和服务业快速发展滞后的现象,但服务业中存在着生产服务业快速发展、公共服务业快速发展滞后的现象。 这两个问题都客观上与政府行为高度相关,不同的是,前者越来越涉及政府的政策指导,后者除了政府政策的影响外,政府自身承担了过多的公共服务。 必须承担,受限于资金和能力的不足,因为最终的结果是,开放公共服务的空之间,有助于社会力量的增长和壮大,有助于服务机构和服务能力的广泛提高,最终是服务业整体的快速发展所必需的。 第三是政府自身的变革。 会议强调,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也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事与政社分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锐意改革的亮点,将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开放是良好的突破口。 在职能转变这个问题上,政府总是面临着悖论式的混乱。 谁来承担从政府转移的职能? 通过政社分离,从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可以在政府可控的前提下,在社会包容力的提高和政府职能转变程度的深化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
标题:“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有望多方共赢”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