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18字,读完约4分钟

从昨天开始,全国将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增值税改革”试点,据测算,每年将为纳税人直接减税1200亿元。 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完成九大领域的“增值税改革”改革,业内预测将给地方财政带来1.22万亿元的资金缺口,相当于去年全年财政收入的20%。 在地方“钱袋”遭遇经济减速、减税让利、偿还地方债务多重压力的情况下,未来地方政府如何“弥补”巨额缺口,值得市场高度关注。

“营改增时代 地方财政“补血”猜想”

预计1土地财政依赖症会加剧

据学术界估算,全面“改革”后,给地方带来1.22万亿元的资金缺口,以去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1077亿元的规模计算,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20%,会引发地方财政的担忧。 业界预计,税收来源锐减后,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这一“掌中宝”的依赖将更加强烈。

“营改增时代 地方财政“补血”猜想”

中投顾问马遥宏观经济研究员认为,“增值税改革”后,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困难、宏观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主观上更倾向于房地产和土地财政,这也是地方快速发展的潜在威胁。

这一现象出现在今年上半年各地的财政数据中。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比去年同期增长7.5%,下降4.7个百分点,但房地产相关收入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 地区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有点厉害。 例如,广州市辖县级市增城市,上半年房地产业征税额为27.67亿元,占该市地税总收入的76.7%。

“营改增时代 地方财政“补血”猜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经研究室主任杨志勇表示,只要现有的土地国有制不改变,如果税收蛋糕进一步缩小,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只会越来越强。

预计2房地产税将成为新的财源

在“增值税改革”以前,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占地方全年财政收入的30%。 随着“增值税改革”的全面扩大,寻找新的财源已迫在眉睫,重庆、上海都开展了试点房产税,行业被视为地方政府“出血”后的新希望。

今年5月,国务院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关于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确定由财政部、国税总局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负责。 这被市场解释为房地产税扩大提上议程的信号。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培训学院教授高金平认为,“增值税改革”的全面展开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房产税的扩大。 房地产税试点中,税基税率均较低,未来随着房地产税范围的扩大,房地产税征收额也将增加,有可能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

“营改增时代 地方财政“补血”猜想”

预计3要交税或向地方倾斜

财政部长楼继伟昨日在《人民日报》上表示,随着《增值税改革》的全面完成,作为地方主体税的营业税将最终被完全取代。 因此,有必要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使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业权相一致,使之更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业界解释说,整体财税体制改革必将加快,加税将成为下一次改革的重点。

“营改增时代 地方财政“补血”猜想”

高平说,全面“增值税改革”后,地方政府主体税源建设十分紧迫,下一步财税体制改革方向肯定会向地方倾斜。 例如,目前属于国税的支出税可以将一部分划分为地方税,从而缓解“增值税改革”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近年来,支出税改革被有关部门提及,列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副本,但在实践中还不现实。 目前,消费税是仅次于增值税、营业税和公司所得税的第四大税种。 全年收入7872亿1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 国内支出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为7.8%。

“营改增时代 地方财政“补血”猜想”

“消费税在目前所有税源中,纳税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向地方缴纳消费税有一定的可行性。 另外,由于其所占比例小,不会产生过大的风险,可以为税制改革积累经验。 ”马遥说。

标题:“营改增时代 地方财政“补血”猜想”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