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03字,读完约4分钟
7月31日,上海最高气温达到39℃。 保养工何守安冒着酷暑保养列车。
本报记者屠知力摄影
7月31日,中央气象台连续6天发布最高等级高温橙色警报,发布干燥黄色警报。 前几天,中国气象局发布了《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首次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预案。 高温应急响应分为ⅳ级、ⅲ级、ⅱ级3个等级,ⅱ级为最高等级。
高温热浪还在持续,有可能会影响它们吗? 各部门应该如何应急应对? 记者31日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的专家。
高温持续一周以上
进入7月以来,江南、江汉、江淮、重庆等地高温天气持续广泛。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10天,江南、江淮、重庆等地高温天气仍将持续,部分地区高温天数7日至9日,局地日最高气温将达到40℃至41℃。
中国气象局专家表示,目前是秋收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生产和大众生活用水用电旺盛的时期,今后一段时间的高温干燥天气将影响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等。
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水稻、玉米、棉花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未来高温少雨持续,稻田缺水,一季稻穗小粒增加,空秕率增加,晚稻比较有效分蘖减少,玉米授粉不良,造成水稻授粉不良
对水资源的影响:江南、贵州、重庆等部分地区,小河停止流淌,池塘干涸,可用水源减少,可能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对电力供应的影响:如果未来持续高温酷暑,空调温、农田灌溉等用电诉求将大幅增加,水力发电量将减少,农业生产用电供需矛盾可能加剧。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未来持续高温可能会导致中暑发病率进一步上升,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和死亡率增加。
面对高温,各部门职责分明
高温气象灾害发生后,各部门应该采取那些应对措施?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印发的《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分别规定了各部门如何应急。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和相关防御指导,及时提高预报时间段的密度; 理解高温的影响,进行综合分解和事业判断。
电力部门观察高温期间电力采购和相关措施的落实,保证居民和重要电力用户的用电,根据高温期间电力安全生产情况和电力供需情况,制定跳闸限制方案,必要时根据方案执行跳闸限制措施; 加强电力设备巡察养护,及时解决电力故障。
住宅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做好用水安排,协调上游水源,保证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建筑、户外施工公司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休息时间或采取停止作业的措施。
公安部门要做好交通安全管理,注意车辆减速,防止高温爆胎等事故发生。 卫生部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应对可能发生的高温中暑。 农业和林业部门将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农林、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使应急处理部门和应急措施机构相关,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措施。
按照《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当前现实情况,中国气象局专家提出了以下具体建议。
一是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未来一段时间,湖南、贵州等地旱情发展更为迅速,有关部门要加强水资源调度与管理,开源节流,确保人畜饮水和生产用水。 二是加强农业生产管理。 江淮、江汉一季稻正是需要水的关键时期。 农田必须保持一定的水深,用水调节温度,防止高温热害一季稻抽穗、开花。 江南和华南各地要抓紧收获早稻,及时移栽晚稻。 遇到高温天气时,要观察用水调节温度,促进幼苗的早期生长。 三是做好电力供应和后勤工作。 高温天气持续,用电紧张加剧,有关部门要做好供电和后勤工作,保障生活生产用电。 四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高温会降低人体免疫力,增大中暑的可能性,有关部门要做好高温中暑的防御和卫生防疫工作。 五是做好城市和林区的防火工作。 高温条件下可燃物增加,容易引起城市和森林火灾。
标题:“面对高温 怎么应急”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3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