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09字,读完约6分钟

听说暂时免除一些微型公司的增值税和营业税,陈先生有点难以置信。

陈先生是湖北省黄冈地区小印刷厂的厂长,由于印刷领域不景气,工厂年销售额约为15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3%的征收率,年纳税额不到4500元。

“工厂每月的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一个月纳税几百元,也不多。 ’陈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说。

根据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从8月1日起,对中小企业中月销售额在2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营业税纳税人,暂时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上述会议表明,这将使符合条件的微型公司享受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收政策,给超过600万户的微型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直接关系到数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 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对政策奖金的执行有疑问

陈先生说。 “一时免征税有点难以置信。 因为我们镇上有很多小公司,如果减免所有税收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政府的政策很好,但实际实施起来有点困难。 ”

李先生在上海经营商务咨询企业,为出口公司寻找货代企业,提供物流处理方案。 李先生的客户主要是向东欧和俄罗斯出口的公司。

得知对月销售额在2万元以下的微型公司有暂时免除征收增值税的新政策,李先生非常高兴。 这意味着政策实施后,她暂时不用纳税。

包括她在内,李先生的企业共有3人,每个人税后工资约3000元,加上社会保障等支出,企业每月支付给每个员工的人工费约4000元。 李先生的咨询企业每月1万~3万元,年销售额大致为十几万元。 上海实施“增值税改革”后,按照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3%的征收率计算,每年纳税不足5000元。

“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这个政策很好,但是我问了税务师,他说政策还没有执行,自己也是刚从信息中知道的。 ”李先生对新政也有自己的担忧,他说:“免税的对象是企业的设立年数、领域、员工数等附加条件吗? 在企业每月开票定额不超过2万元的情况下,对于成立年限较长的企业,征管人员会认为你在虚报销售额,不享受这个优惠政策吗? 我希望政策能够简单地执行。 ”

“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张吉是湖北省中药产品加工厂的老板,位于该镇的小加工厂每月销售额1万元左右。 他的工厂生产薏艾粉,但是现在这个商品还没有销路。 因为这两年是这样的收入。

对于免除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消息,张吉很高兴,对于像他这样勉强维持生存的小微型公司来说,是件好事。 付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张吉头疼的是,在当地没有按季度纳税之前,必须每月为这几百元申报税款。 从今年4月开始,当地开始每季报税,“这个改革很好,省了我们很多麻烦。 ”

“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张吉告诉本报记者,在税负方面,当地微型公司每月按销售额的3%缴纳增值税,只缴纳这些。 关于杂费,张吉说,每月的杂费加起来一共需要缴纳30元或40元。

计算一下,张吉的公司每月缴纳的税金总额在330元左右,一年后,这笔支出约4000元,这对张吉来说是不小的支出。 他解释说,创业初期购买朋友和家人租用的机械设备的钱还没有归还,“能省一些钱是一点点”。

杂费会给个人用户带来麻烦

新政策实施后,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享有与个体工商户同样的税收政策,本报记者昨天采访时发现,武汉的月销售额在2万元以下的主体事实上以个体工商户为主。 虽然该集团早就被免除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但据许多个体工商户介绍,工商、卫生防疫、街道、城管等依次上阵,各种费用负担并不比纳税额少。

“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武昌区中华路一带经营牛肉面馆的吕师傅告诉本报,他每季度交300元卫生费,但不定期交“门前三包”的费,“有时50,有时100,城管领”。 吕师傅说,自己经营小店不容易,夫妻每天“两班倒”,每月净利润不到10000元,不纳税,但“应付”工商、卫生防疫、街道、城管的费用往往比纳税要高得多。 他呼吁政府减税,进一步削减费用。

“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在堤坝入口附近的洗车场,收银员翟小姐对记者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边减税,那边水价上涨,我们的支出不会上涨。 他们洗车刚享受到国家对个体工商户的免税政策。 另一方面,去年年底,武汉市物价局召开了“武汉市中心城区供水价格调整改革听证会”。 根据价格调整方案,特殊用水涨幅最大,由当时的4.5元/吨调整为9元/吨。 “虽然税收不怎么减少,但是由于水价增加了两倍,工人工资增加了,所以我们不得不提高了5元,以免吃亏。 ”翟小姐说。

“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实际收入与账面收入存在差异

陈先生向本报记者私下透露,柜台上工厂的销售额确实每月不超过2万元,但如果算上个人交易(不需要开具增值税收据),也就是不纳税的销售额,肯定会超过2万元。

陈先生所在的工厂有两台印刷机,忙的时候雇了近10人,人均工资大概1400元/月,如果政策红利限定为每月销售额2万元,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件。

“在我们镇上,小公司不纳税的销售额至少占总销售额的30%。 其中有些超过60%。 ”陈先生说。

东莞一家中小企业主对本报表示,目前月销售额在2万元以下的微型公司很少。 他认为这项免税政策可以考虑的微型公司数量非常有限。

张吉这样的小公司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其重要原因可能是公司的真实收入和账面收入不同。 广州某塑料制品生产小公司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他们每月的营业收入约100万元,该公司的会计由财务企业贷款负责。 “他们将使账目数据对我们有利。 ’此人暗示其中有“秘密”。

“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关于免税的新政,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源波表示,根据临时豁免政策,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很少,最多可以免除几千、万元的钱,这类中小企业的纯收入不及很多上班族。 因为这未必对增加就业有任何帮助。 但是,实际上对其他纳税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因为成长起来的非中小企业当时不享受这项免税政策。 刘源波认为,建立和执行同样的税负法律、政策,可能比免税政策更让人感到公平温暖。

标题:“小微民情:销售低于2万元的并不多”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