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059字,读完约8分钟

时隔一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又迎来了巨大的动向。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昨天晚上宣布,将从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金融机构将在商业基础上基本自主明确贷款利率水平。

但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并未开放,维持着基准利率的0.7倍的下限。

对于备受瞩目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此次没有出台新的政策,仍然不设下限,保持最高上浮为基准利率1.1倍的政策。 央行对此特别说明,首要考虑的是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更深,要求的条件也相对较高。 央行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的各项基础条件,稳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一般来说,业内人士认为,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可能比较有限,解除存款利率限制是利率市场化的本质。

金融机构贷款的价格很难降低

具体来说,央行昨天公布的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文案有4个,文案与贷款利率放开有关。

其中最重要的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金融机构在商业基础上基本自主明确贷款利率水平。

资料显示,贷款利率上限早已放开,目前0.7倍的下限是去年刚刚放开的。 年6月7日,央行宣布,从6月8日起,将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变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存款利率变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不到一个月,年7月5日,央行进一步宣布贷款利率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7倍。 以前,贷款利率的下限是0.9倍。

“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剩下的三个是贷款利率全面调控开放的细分。

一、废除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变更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中加入明确的方法,由金融机构自主明确。 目前,央行的再贴现利率为2.25%,银行据此新增积分。

第二,确定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也不再设置上限。 目前,农村信贷贷款利率上限是基准利率的2.3倍。

第三,与个人住房贷款比较,确定“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异化住房贷款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调整”。 这意味着住房贷款的下限仍然是基准利率的0.7倍。

针对这一系列措施,央行表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将进一步扩大金融机构与客户商定价格空之间,有利于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定价战略,降低公司融资价格。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公司、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更好地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型升级

“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但是,对于谈判空之间的扩大,专家们似乎不太期待。

兴业银行(行情、问诊)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评价说,贷款利率下限被取消只对议价能力高的主体有利,可能不会影响其他主体的利率。

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的看法更直接,通过取消利率0.7倍的下限真正受益的公司变少,只有极少数央企、国企有可能以比过去更低的价格获得贷款。

总体而言,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也表示,短期内金融机构不会降低贷款利率。

“过去规定一年的贷款利率最低下跌0.7倍,但现实中,很少有银行利率如此低,这意味着对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实际上并没有多大效力。 ’一家证券公司的解体者昨天对早报记者这样说。

农村金融资金的激活

对于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关注农村无担保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

据业内人士分析,囿于风险管理能力和收益水平,目前许多农信社基本只做储蓄,不放贷,大量资金通过银行同业资金进行投资运营,并投向信托、财科技商品等。 此次资金短缺后,监管层需要对同业资金的运营加大监管力度,也需要出口资金,提高贷款利率可能会提高农信社投入三农贷款的动力。

“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从目前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的情况来看,农信社的借贷利率浮动实际上在空之间,有望市场开放,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风险管理能力,人才不足。 ”上述人士说。

对此,央行昨日也表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置上限,有利于提高农村信用社基于收益覆盖风险的基本自主定价发放涉农贷款的意愿。 有助于农村信用社满足多层次农业相关融资诉求,提高农业相关融资资金的可获得性。

“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央行表示,从现实情况看,目前农村信用社实际贷款利率极少达到上限,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后,涉农贷款利率不会大幅上升。

关于开放的背景,央行2004年10月在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时,考虑到当时城乡信用社贷款定价机制还不完善,暂时保存了贷款利率上限管理,将利率上限从基准利率的2倍扩大到2.3倍,但目前开放的条件基本上除农村信用社外, 包括农业银行(问诊)、农业快速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在内的其他各类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已经开放,通过竞争确定贷款利率的机制已经初步形成; 从内部条件看,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内控管理水平逐渐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贷款定价机制不断完善,定价行为趋于合理。

“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两个前提

顺便说一下,在这次“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缺席”甚至没有丝毫扩大区间的动向。

对此,央行昨日根据国际成功经验反复提到,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重要、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基础条件的成熟度逐步实施,有序推进。

但是,央行昨日明确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公布的两个前提。 一是金融机构的企业管理更加完善,简而言之就是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机制,二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央行表示,2003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企业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不完善,存款保险制度、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等配套机制也在逐步建立。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对此,拆船者表示,存款利率不容易全面放开,但管理层可能会一点一点推进。 一是在现有协议存款的基础上,以“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支付小额”的利率市场化,基本上是拿出比较单位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款凭证,以扩大实质性的存款定价区间。 二是根据目前7级存款利率适当减少阶段,让银行提高自主性。

“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

利率市场化大事记

1993年8月

与前期利率混乱的局面相比,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不得擅自提高存款贷款利率、不得变相提高存款贷款利率的10项规定》,严令活期存款利率不得上浮。 流动资金贷款利率最高上涨20%,下跌10%,但都要报人民银行批准。

2004年1月

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 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仍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

2004年10月

放开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除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 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最高上浮系数是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 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制度,不设下限。

2006年8月

商业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从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其他商业贷款利率下限仍为0.9倍。

2008年10月

商业性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

2006年6月

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波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波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年7月5日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年7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9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等公开资料

标题:“央行今起取消贷款利率管制”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