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1字,读完约6分钟
制图:本社记者陈琛
7月18日,中央部门的年度决算和“三公经费”决算集中向社会公开。 今年是中央部门决算公布的第三年。 与往年相比,公开的复印件有什么变化? “三公经费”的支出情况怎么样?
账本的新亮点是什么?
通过公开复制提高政府性质基金收入和结转余额
“今年,中央部门在规范公开模式、集中公开时间的基础上,继续细化公开副本,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公开越来越规范化、制度化。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根据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后,财政部20天内批准中央部门决算,今年中央部门批准后,第一时间集中向社会公布,时间上比去年提前一天。
白景明表示,今年中央部门的决算更加全面、清晰、易读。 公开复印件包括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分为部门决算报告和复印件证明两部分。 实际上,部门决算中已经包含了“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的支出,但数据分布包含在各个项目中。 为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让公众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各部门分别汇总了这两项支出,并专门向社会公布。
公开复印件增加了政府性基金的收入和结转余额,细分为更全面反映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资金收支情况的分项目公开支出,从去年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5个类级增加到7个,科技、文化体育和媒体
“不仅公开的复印件进行了细分,关于一点支出的证明也更加详细和全面。 ”白景明表示,中央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的支出,证明了结算总额和明细比年初预算有增减变动的原因,也证明了相关公务旅行团的数量和人数、公务用车的购买数量、保有量和公务接待等情况,以便公众更清楚地了解中央部门的具体支出和变动情况
支出额大是浪费吗?
支出是否合理,必须结合职能、人员数量等进行分解
从公布的决算数据来看,中央各部门之间的支出规模存在很大差异。 这是什么原因?
对此,白景明解释说,部门支出规模因员工职能、机构设置、人员数量而异。 例如国税部门是中央垂直管理机关,基层税务机关的支出也包括在其中,支出规模以上千为单位汇总。 一些部门从事防洪、抗旱、地质调查等野外作业活动,交通工具的购买和维护费比较多。
“这些部门的相关支出额大是客观需要,不等同于浪费。 》白景明强调,部门支出包括行政经费、“三公经费”、住房保障支出等,是否正当合理,结合部门职能、承担的任务、机构设置和人员数量等进行综合拆解评估。
今年中央部门结算公开除了公布财务收支数据外,还包括说明部门职能、单位构成、支出的具体用途等新闻,使社会公众在面对不同部门的结算数据时,能够结合部门的现实情况进行更客观的评估和评价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去年有98个中央部门公布了结算,但今年由于部分部门涉及机构和职能调整,结算公布的中央部门有可能减少。 今年,机关和职能调整相关部门将根据情况公开,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个是涉及机关和职能合并的部门,新设立的部门以合并前的部门的名义公开部门结算。 例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信息出版广电总局、国家能源局等由原两个部门合并成立。
二是国家海洋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一些机构和职能调整相关部门继续公开。
三是像原铁道部一样,与机构和职能分离有关的部门暂缓公开。
今后是否可以更加彻底地公开?
专家认为,应该公开政府从资金征收到招聘的全过程
日前,国务院决定务实安排政府新闻公开要点,要求年进一步细化公布中央部门“三公经费”、“三公经费”预算决算总额和分项金额增加的中央部门,细化证明增加的原因。 然后,细化中央部门的年度预算编制,细化公用车的购买和运行费作为购买费和运行费公开。
“这传达了我国预算公开从粗到细、从浅到深加速发展的信号。 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预算公开作为一种制度,将成为政府行政管理和财税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白景明说。
白景明认为,目前我国预决算公开的力量,仍然与公众的期望有差距。 例如,地方政府公开的力量还不够,还必须加快步伐。 公开的复印件不仅包括公共财政预决算,也包括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和社会保险基金,所有政府性资金从征收到分配、聘用的全过程都必须公开。 政府性基金在哪里使用、建设那些项目、国有资产收益如何,都需要让公众详细了解。
越具体公开,“账本”就越透明。 公开的形式更容易理解,公开的文案也要更具体。 不仅要让老百姓看清楚“大账”,也要看清楚“细账”,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为什么有些部门支出多了?
执行了临时执行的任务,增加了相关费用
财政部此前公布的中央决算报告显示,全年中央部门当年财政资金支出的“三公经费”支出为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 其中,公共出境(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 车辆购买和运行费用40.67亿元,减少2.81亿元; 公务招待费为14亿1300万元,减少0亿7800万元。
根据这次中央各部门公布的决算,9成以上的部门“三公经费”的支出有所减少。 例如国家税务总局、农业部、公安部、中科院、交通运输部等,实际“三公经费”支出比预算减少很多。 但是,也有国家快速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三公经费”的支出比预算有所增加的部门。 这些部门“三公经费”支出增加的理由,也可以从公开的复印件中解释。
例如,国家发改委全年“三公经费”财政资金支出预算4327.74万元,支出结算4948.00万元,超过预算620.26万元,增长14.33%。
国家发改委对此表示,增长的首要原因是年因公共海外支出而增加。 为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临时提出的任务,承办中欧城市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 由于派出部级实务小组访问了许多国家,推进了中拉关系、经济合作、机制化建设等,增加了因公出国的费用。
据记者观察,在国家发改委“三公经费”决算中,公用车购买和运行维护费支出为646.89万元,比预算下降9.47%。 公务招待费支出601.69万元,下降1.06%。
白景明认为,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整体减少,首要原因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进一步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全年实际支出比预算减少。 此外,一些部门因现实情况而变动,一些会议和外事访问因故延期或取消,实际支出比预算减少。
标题:“超九成中央部门花钱少了”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