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8字,读完约5分钟
中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中国之声“信息纵横”表示,“国家中长期新型城镇化规划”正在广泛征求意见,急于进行全面修改,有关消息将影响未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因此备受关注。 日前,媒体报道称,该计划将重新设定城市规模的划定标准,打破行政等级限制,根据城市拥有的承载力、人口集聚能力等进行认定。 这意味着我国1.9万多个小城镇大部分有资格成为“市”。
但是,很多人担心10多年前“撤县设市”浪潮带来的“假性城市化”问题会再次发生。 这次,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准城市”们的命运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据报道,与90年代的城市划分相比,未来我国城市规模划分将从小城市生活的人口认定20万人以下上升到50万人以下,中城市从50万人上升到100万人,大城市从100万人上升到500万人。 另外,增加了将500万人以上的城市认定为特大城市的数量。 而且,这个计划出身于“改变城市”,不论等级,除了“改变县的市”之外,还可以成为“改变城市”。 上述说法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公开回应。 但是,记者表示,目前全国光“撤县设市”的县就达数百个,热切希望开放国家大门。 浏览许多县级政府网站,有“县改市”意向的地方大多都召开了动员大会并制定了时间表。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认为,有必要重新设定城市规模标准。
易鹏:去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2.6%,许多县的人口、产业支持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 但是,我们国家迄今为止有658个城市,这个规模与我们的13亿人口不一致。 所以,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城市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但是,当记者向贵州、河南等地索取多份证明时,越来越多的县级政府表示有相关计划和方案,但不愿接受采访。 只有成功“县改革市”的地方才想做出相关表达。
年6月1日,河南省长垣拆迁县成为省财政直管县级市。 长垣县民政局副局长李惠卿:
李惠卿:拆迁县设市是长垣县80万人民、干部群众多年来努力争取和期待的共同愿望,拆迁县设市后,起到了提高城市品位,更促进长垣县经济的作用。 县拆迁后,相对长垣县的区位特点更为突出,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强,辐射作用更加明显。
不能忽视“县”,乃至从“町”到“市”的一字之差。 上级政府赋予的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定位和各种行政资源都千差万别。 例如,转移支付和退保比例增加,城镇建设用地配额增加,城镇建设税费征收和税率自主确定,“招商引资”形象是特征,但最吸引地方官员的是城镇改革后行政水平的上升,这诱惑了“官厅一级”的现实。 因此,撤掉县设立市,会遇到一点好处的纠葛。 从严格的行政区划来看,目前一个县的城市化有撤县设市、撤县设区两种方法。 从财力、物力的角度看,县级政府热衷于拆迁县市,市级政府热衷于拆迁县区。 今年5月,一直准备拆迁县市的浙江长兴因所属湖州市提出拆迁县区并进行酿造而引起风波。 县委班、公司、群众联名写信抗议,也有群众示威。 之后,湖州市决定暂停设立县区的计划。 长兴县推进部的陈莹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应该已经没有拆迁县区的可能性了。
陈莹:本身是县级市,但要成为区,反差太大,民众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在政府层面,财政方面减少、减半。 而且,有些人认为我们成了区,很多公司办手续去湖州很不方便。
除了这样的好处纠葛外,撤除县设市还有“假性城市化”的前车之鉴。 1997年,国务院作出“暂停县改革市批准”的决定,是因为许多地方盲目追求“县改革市”造成了耕地占用、权力寻租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如果这次计划真的调整城市基准,打开这个闸门,能防止旧事重演吗?
1997年以后,撤县市进入严格管理阶段。 据统计,之后撤县设市的总数不像去年那么多。 因此,据推测,今年1月民政部一次性不重复批准两个县改市名单——吉林扶余和云南弥勒——为政策解禁拉开了大幕。 但是,如上所述,“国家中长期以来的新型城市化计划”还在完善之中,这个大门何时打开、如何打开还是个未知数。 北京大学行政法专家王锡锌:
王锡锌:当时关闭闸门的理由今天也值得认真考虑。 特别是必须借城市化之名,观察实现局部短期利用的这种情况。 因为从目前的制度安排来看,县改市一方面可以让地方获得“名”,越来越有优越感。 另一方面,资金安排、城市建设、地方人员编制、甚至官员待遇等“利”的想法也很多。 所以,如果任由地方冲动蔓延,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另外,也有评论提醒人们,“市”不仅是人口意义上的市,还成为了各方面都一致的现代城市。 对此,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日前在《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实际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表示。 报告认为,我国城市化质量不高之一是土地城市化早于人口城市化,城市用地粗放低效,城市“地摊”式扩张稍大,耕地减少过快。 报告指出,未来城市化需要加强关键行业的顶层设计,快速发展的核心是人口城市化,需要加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对人口集聚的支撑作用,提高城市可持续快速发展能力。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说,集约紧凑的城市化道路是上述报告问题中的义不容辞,建议在相关顶层设计中为此创造制度条件。
易鹏:“拆迁县设市”可能会提高行政价格。 可能会出现大跃进和“人为创建新城市”的想法。 制度方面要给节约紧凑快速发展的城市带来一定的利益,要给粗放浪费土地的城市设置受损设计,就要设置这种集约高效快速发展的制度设计。
标题:“城市标准或将重设众小城镇变市 评:需防造城冲动”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