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67字,读完约2分钟

本网北京6月28日电(记者苏雪燕)在经历了连续4个交易日的下跌后,27日,隔夜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小幅上升至5.561%,整体稳定在5 (至6 )个区间。 以隔夜利率暴涨到13%以上为顶点的银行“钱荒”骚动,正在慢慢过去。

““钱荒”还是“心慌”? 银领域“钱荒”三问”

“缺钱”渐渐过去,反省仍在继续。 银行为什么感觉央行“救市”的预期下降空后“慌张”? 实体经济是“钱多”还是“钱少”? 如何防止下一次“缺钱”?

银行暴露流动性管理的弱点

此次银行“缺钱”风波有几个客观因素:银行必须在年度内提取存款“时”、缴纳准备金和税款、外管局规定将外汇纳入存款比审查、市场恐慌蔓延……。

最重要的是,这场风波暴露了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弱点。 银行拉动短期化的存款,发行大量一个月、三个月的短期化财富科技商品来吸收资金,或者依靠同业拆资,发行相对较长期限的贷款,意味着资金的“期限不匹配”。 这些短期资金必须随时兑付,往往短期资金来源不能满足长期资金运用的需要,一旦放开,就需要向市场借贷资金。 市场上没有资金或者没有借贷的方法,就会发生流动性危机。

““钱荒”还是“心慌”? 银领域“钱荒”三问”

“过去,银行的习性依赖中央银行的资金支持,资金紧张时中央银行会‘放水’。 这次,中央银行没有这样做。 这个预想降到了空。 ”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主管伙伴王鹏程说。

工商银行会长姜建清对此评价说:“我认为这次不是‘缺钱’,而是‘心慌’。” 业内人士表示,“心慌”是指市场没能像央行预期的那样“救市”,“心慌”。

风渐渐过去。 但近两周,银行仍在发行各类短期、超高收益的财富科技商品,预计年化收益率将达到7%以上。 银行还在继续这些短期化行为,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吗?

对此,光大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战术快速发展部社长夏武表示,虽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紧张状态有所缓和,但考虑到过去资金的分配方式已经确定,吸取前期教训后,银行短期内将通过发行短期高收益财富技术商品等措施发放资金

““钱荒”还是“心慌”? 银领域“钱荒”三问”

“此次央行没有注入大量资金,因此对银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未来,银行将逐步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 ”夏武说。

标题:““钱荒”还是“心慌”? 银领域“钱荒”三问”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