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92字,读完约6分钟
照片是正在建设中的红河沿岸的核电站。
沈寅摄
表格:蔡华伟
工厂三面环海,占地海拔8米以上,位于完备稳定的花岗岩基底,使用中广核成熟稳定的中国改良型压水堆核电站技术……
作为东北第一座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可以说集中了很多特点。
6月6日,随着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的试运行,红沿河核电站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
“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克服了高寒地区核电建设的诸多困难。 更重要的是,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 ’中国广核集团总经理助理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企业董事长胡文泉认为。
纬度上升-
我国高纬度低温地区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将为后来者提供宝贵的经验
红沿河核电站位于大连市瓦房店红沿河镇,北距沈阳270公里,南距大连110公里,是我国已在建设或待建的核电站中条件最好的厂址之一。
实际上,项目是1978年开始工厂所在地的筛选工作的。 从那时开始,沿着红河入海的口被妥善保护,静静等待着热闹的日子。 没想到,这个一等奖是最近30年。
2007年8月,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开始生产,终于将这里变成了投资热土。
“有很多第一位可以说明这里的热度。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峰表示,“国家‘十一五’期间首次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东北地区首个核电站、东北地区历史上最大的能源投资项目,仅一期工程四台机组投资就约为535亿元人民币。”
有兴趣的是,在这片热土上,面临着严寒。
“冬季最冷的时候零下30度,平均温度也在零下16度左右,而且全年将面临6级以上的台风200天。 ”辽宁省红沿河核电站有限公司设置管理处的刘玉涛工程师说:“寒冷气候与位于南方的大亚湾差距太大了。 一些南方制造商缺乏经验,测试设备时没有排水空,因此仪器和压力测量管有时会很快冻结损坏。 ”
1号机的核岛筏基的3层混凝土浇筑时也遇到了困难。 最初的应对措施是建造塑料大棚,在小屋内通过电加热确保施工温度,但不料遭遇大风,直接吹起塑料大棚就不去了。 最后,只能降低工期解决。 是技术的进步,在其他单元中,现在不使用a、b、c三层筏基一次性重复全层浇筑法。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安全质量,节约工期一个多月。
“寒冷气候条件影响着很多技术参数,在设备的吊装、焊接、运输方面,我们一步步克服了许多困难。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企业党委书记于长亮补充说:“我们将为中国其他高纬度低温地区的核电站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国产化正在进行-
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
核电设备制造能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为了实现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稳步提高,中国广核集团依托项目建设,引领国内相关公司积极参与核电自主化、国产化进程。 经过岭澳核电站一期的锻炼,特别是岭澳核电站二期的建设,我国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逐渐突破。
“岭澳核电站二期设备平均国产化率64%,再加上红沿河核电站1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5%,3、4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 》参加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首期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有限企业副总经理石亮民自豪地告诉记者。
年12月18日,中国一重(行情、资金、股吧、问诊)集团大连基地制造的红沿河1号机核反应堆压力容器上市。 这是我国第一个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建设的百万千瓦级反应堆压力容器。
“原本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设备的大型锻件是从海外进口的。 锻造品不能从日本送来,我们很痛苦。 ’就国产化而言,中国单层企业红沿河项目经理孟祥东颇有潜力。 “我们除了自主研发和红沿河企业驻厂监造外,现在已经突破了大型铸造锻件的难关,能够批量生产核岛锻件,改变了‘勒脖子’的局面。 ”
据红沿河项目介绍,核电制造国产化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上海电气(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为红沿河1号机制造蒸汽发生器,陕西柴油机集团首次制造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此外,特变电工(行情、资金、股吧、问诊)集团沈阳变压器厂提供1-4号机组主变压器,沈阳送风机集团核电企业提供3、4号机组循环泵、安注泵等36台设备。 “红沿河核电站的建设,对大连本地及省内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来说都是难得的机遇。 ’大连公司快速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宋金伦说。
受岭二期、宁德一期、红沿河一期等核电项目带动,以东方电气(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上海电气、哈电等三大动力集团及其所属公司为首的包括中国单层、双层等在内的骨干装备制造公司,投入和技术升级的网页
目前,中国继法国、美国、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核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到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建成,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将达到近90%。
安全性升级-
创新机制保障安全,实现国内首次对最小工作单元的风险全面排查
安全是原子能发电的生命线。 从数百吨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到一个螺丝,直接影响着核电站的安全。
在多个开工单元交叉建设的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红沿河企业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倡导“一次处理好事件,人人都会遇到障碍”、“按程序办事”,严格控制了工程质量。 然后,企业进行了许多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
“地点: bc列3—4轴; 工作副本:设备管道安装; 人数: 4; 风险:高危起火工作巡视频率:一定要检查; 施工单位:东电一; 工作点负责人、实际的管理者的联系方法……”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师刘玉庆将厚厚的现场施工统计表展示在记者眼前,“在核电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的今天,对安全的要求更加迫切。 我们在国内先做了最小作业单元的风险管理表,有谁在施工就做记录,根据风险程度分解,专家小组每天按表巡视,成功进行了风险的全面排查。 ”
此外,红沿河安全监督小组创造性地落实了高风险工作新闻申请书、非工作时间工作新闻申请书等一系列预警机制,对所有有风险的行为实现了监督前置。
“年,我们实现了零死亡、零重伤、零火灾、零消防事故的安全目标。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 我相信红河沿线的安全管理经验对未来的核电站建设有借鉴意义。 ”刘玉庆说。
标题:“红沿河 核电国产化新标杆”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