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9字,读完约3分钟
据北京时间7月18日早间新闻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执行董事会完成了与中国年第四条的协商讨论。 判断报告书指出,近期中国的挑战是抑制金融稳定的风险,抑制信贷增长和非常规形式的贷款。 金融、财政、房地产脆弱性不断积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有能力承受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等外部风险的冲击。
报告显示,上半年略有放缓,但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7.75%左右。 这个数据略高于官方预计的7.5%水平。 基金组织中国访问团团长马库斯·罗劳尔( markus rodlauer )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增长率急剧下跌)或硬着陆)遭遇的概率非常小,除非经济增长明显下降,否则不需要进一步的刺激措施
本月早些时候,imf首席经济学家olivier blanchard表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全球经济新风风险之首。 他认为,中国决策者面临着比较有效地拉动内需实现经济转型,承受信贷紧缩投资下降风险的双重压力。
报告指出,执行董事们对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和通货膨胀放缓表示欢迎。 但是,执行董事们表示,由于金融、财政和房地产部门的国内脆弱性不断积累,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imf首次公布了中国政府债务水平的数据,判断出年广义的政府债务(不包括在中央、地方预算内和地方预算内的,例如包括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已经超过了gdp的45%。 根据与imf判断标准不同的政府部分经济指标图表,年,广义政府总债务占gdp水平的26.1%,年这个数据为22.4%。
报告指出,从供给角度看,地方政府抛售土地进行金融,从房地产快速发展会导致超额供给的诉求角度看,实际储蓄利率接近于零,由于资本账号调控等因素,国内房地产市场容易发生泡沫。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市场的成熟,房地产的快速发展需要延缓到可持续的速度。 这也带动经济增长。 现在面临的课题是不要过度供给和政策失误。 否则,最终投资将急剧减少,房价将被剧烈回调和修正。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来自欧元区和主要发达经济体区块形势变化的潜在溢出效应。 董们认为中国有承受冲击的能力,但认为进一步加强政策缓冲是可取的。
最近的美联储表示,如果经济数据表明复苏过程良好,将考虑退出正在实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即量化宽松政策( qe )。 劳尔表示,退出qe对中国的影响对其他新兴经济体有限,这对中国现有的资本管制、良好的金融储备和相应的缓冲政策都很有效。
报告显示,近几个月来,资本流入回升,截至6月的过去一年,人民币对美元上涨1.5%,按实际比较有效的汇率衡量约上涨6%,但人民币仍“中度低估”。 截至今年3月底,国际储备增加到3.44万亿美元(年末为3.31万亿美元)。
基金组织一般每年与成员国进行双边讨论。 一个员工小组访问了成员国,收集了经济和金融新闻,并与该国官员讨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状况和政策。 回到总部后,工作人员准备了作为执行董事会讨论基础的报告。 讨论结束时,总裁以执行董事会议长的身份总结了执行董事们的意见,并将其总结交给了该国当局。
标题:“IMF: 中国政府债占GDP的45% 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