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1字,读完约4分钟
■今天的视点
注释
□本报记者张勤峰
6月下旬以来,评级公司大公国际下调了09长城开、10襄投债、09九江债3个城投债的债务项目和主体信用等级。 评级下调的浪潮波及到城市债务,市场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担忧再次加剧。 分析师认为,我国政府仍处于杠杆化空之间,而且近两年来政府债务增长放缓,爆发系统性债务危机的风险非常有限。 另外,考虑到今明两年城市债务到期规模较低,发行主体资质相对较好,城市债务的实质性违约风险短期内更小。
投债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债券。 虽然发行主体是平台企业,但其信用从根本上说是地方政府信用。 市场关注城市债务违约风险,实际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偿债风险的担忧。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增长。 以城市借款为例,其库存规模呈爆炸性增长。 据wind数据统计,2008年底,城市债务余额约2300亿元,到了2008年膨胀到2.2万亿元。 仅9000年一年,城投债发行规模就接近9000亿元。 在这一过程中,各类平台大量涌现,所属行政级别下降,所属区域向中西部省份转移,融资平台整体资质下降。 另外,从债务形态来看,除了之前流传的银行贷款和债券外,信托、委托贷款、银行理财商品等都成为融资平台新的筹资渠道。 这不仅会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还会增加债务统计和风险判断的难度,扩大债务风险的释放途径和链条。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受制于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净债务偿还能力弱,平台企业盈利能力低,单靠自身不容易保证城市债务的偿还。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应对到期债务偿还必须重新偿还或延长债务,但近几年来,监管部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限制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使得融资平台难以再融资。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和偿债能力弱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个别融资平台偿债困难,也不排除违约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但是,从整体上考虑,我国系统性债务危机爆发的风险非常有限。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有很大的举债能力。 从债务水平和赤字规模来看,我国政府的财政处于比较安全的水平。 加上总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包括融资平台债务)和政策性债券,年末我国广义公共部门的总债务余额约为27万亿元,占当年gdp的53%。 年政府财政赤字只有8000亿元,占当时gdp的1.5%。 与经合组织各国相比,我国无论是政府债务水平还是财政赤字规模都处于安全水平。 另外,我国政府拥有大量土地、国有企业股份、其他金融资产和不动产等,持有资产的规模对现有债务的偿还保障较高。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 据审计部门介绍,截至年底,被审计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同比增长12.94%,低于去年18.86%的全国整体水平。 随着监管机构“放贷”与“放贷”并行,未来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速度可能继续放缓。
具体来说,关于城投债,由于今明两年到期量小,在地方政府债务体系风险有限的情况下,实质性违约事件爆发的可能性更小。 2009年以前,城市债务发行规模有限,供给快速增长始于2009年。 投债的主要项目包括公司债务和银行间的中央银行券,其中大部分期限为5-7年,也就是说到期还款的高峰期始于年。 即使考虑到转售和提前还款的因素,今年和明年的到期规模也非常有限。 另外,城市投债发行主体在所有融资平台中资质比较好。 应该说,即使发生违约的情况,也很可能发生在银行贷款等行业,短期内城镇投资债务成为实质性违约风险的可能性很低。
标题:“城投债短期违约风险有限”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