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0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经济之声交易实况,将为你带来“财经殿堂”。 楼继伟就任财政部长近4个月了,但迄今为止掌舵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企业,很少有人愿意承担。 董事长依然空不足,解体表明,中投的作用是提高国家外汇资金的价值,所以这个职位就像围城一样,符合条件的人不想接手,想接手的人不符合条件。
中国投资企业原会长楼继伟在今年3月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至今已有3个多月,但中投企业还没有出现新的会长。 这三个月内关于新任理事长人选的预告在网上经常可以在报纸上看到。 中投企业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中投企业董事长的职务级别相当于副部级。 明明处于这么高的地位,谁也不想做,这在我们官场上也是罕见的。 这么多精英不愿意担任这中投董事长的理由其实大家都明白。
中投企业自2007年成立以来,海外投资效益不太好,不仅在普通老百姓中声明低,在中央政府那里似乎也不像刚成立时那么惹人喜爱。 企业成立时,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法筹集资金从国家外汇局购买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交给中投,作为其首批注册资金。 此后,中投在年底获得了第二次注资,但只有300亿美元注资。 供资减少之后没有了其他供资,是不是说明中央政府对中投失去了兴趣? 这个问题值得大家考虑。
我们国家设立中投企业的目的是为国家日益增长的巨额外汇储备寻找投资途径,实现保值增值。 在这个构想产生之前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在这场危机爆发之后,美国连续出台了qe政策。 也就是说,是量化宽松,其美元直接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放水。 我们国家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受到贬值的压力。 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是中投前几笔大额投资出现了损失,众所周知的是两大投资,一个是30亿美元对美国黑石集团的投资,另一个是50亿美元对摩根士丹利(行情、资金、股票吧、问诊)的投资 这件事在当时,我们国内很快就引起了外汇投资运营方式、风险控制的争论。 于是,中投作为反面例子受到舆论的强烈质疑,大家现在一提到中投总是摇头。 中投树立是因为近年来其投资方向被注入国外,国内人们对此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大家都认为它输了,又输了多少呢? 不知道。
事实上,中投企业在过去几年已经盈利,中投企业副董事长高西庆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表示,中投的境外资产组合已经从最初的1100亿美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000亿美元。 投资项目已经覆盖全球,目前中投企业资产总规模近5000亿美元,证明这几年还可以做,去年投资回报率近11%。
据高西庆介绍,中投似乎摆脱了确立初期的被动局面,开始成为具有收益增长性的主权财富基金,问题是什么? 高西庆的介绍没有得到民众的同意。 在国际市场没有出现大的转变的背景下,中投突然带来了好的利益,显然需要更详细的资料。 中投董事长长期空缺,最终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话题,但这与中投长期以来重视国内民众的情绪关系不大,这表明中投作为一家脱胎换骨为政府的公司,还没有确立牢固的市场化意识。 作为政府投资的主权财富基金,民众有权知道中投的一切。
中投将很快公布审计后的财务报告。 我希望这份报告书能够经受住民众的严厉审问。 到了这个时候,谁是中投理事长这个谜也就明朗了。
标题:“中投董事长谜底或将在财务报告审计后揭晓”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