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6字,读完约3分钟
1997年开始实行的现行养老金制度,从今年开始缴纳15年以上,迎来了第一个退休年龄的“中国人”( 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就业,缴费年数达到10年以上的加入者),个人账户养老金将得到全面更换。
据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专家张盈华推算,根据2001年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计算,其以往投资收益按一年存款利率计算,从1997年到200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投资可获得超过5000亿元的收益
这些收益将分配给加入期达到15年、今年60岁退休的人,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余额将为1/3。
但是,现实情况是,在过去的15年中,中央没有对个人账户基金提出实质性的投资运营方法,在上海社会保障方案之后,地方避免了对个人养老金的投资。 余额多的养老金在银行的储蓄账户里,被通货膨胀吞噬着。
根据审计署的数据,全年基本保险累计余额中有31%,新农保、城居保和城乡保3个保险累计余额中有55%是普通存款。
同期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远远超过cpi。
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6月末发表的《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年度报告》,即使经过2008年的损失,基金成立以来的年平均收益率也达到了8.29%。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目前托管着两个资金。 一是2006年受托管理13个个人账户,建立实省中央补助资金;二是去年3月接受广东省投资,运营1000亿元基本养老金。
我国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与社会统一相结合的制度。
张盈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个人账户已经是“空”账户。 因为本来应该完全积累起来的资金用于当期养老金的发行,应该投资的是财政补助后形成的2.4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余额。
她还建议,这2万元以上资金的投资运营,必须将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用于提高账户全员未来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现在公司20%的缴费,个人8%的缴费加上政府补贴,发放的养老金相当于现在社会平均工资的44%。 养老金不能投资,有“全国统一”和“个人账户空账本”两个首要障碍,其中个人账户只能享受2%-3%的活期利息收益,个人和政府建立账户的激励严重不足。
自2001年辽宁省首次试行个人账户开设以来,已经过了12年,个人账户开设也扩大到了13个省。 但是,截至今年,已开立的基金只有2703亿美元,空开户额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开立额。
张盈华建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要推进实质性进程,必须避开这两个障碍,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建立地方委托运营、中央集中投资的投资体制。
标题:“养老金“失落”的1/3收益”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