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3字,读完约3分钟
从本网南京7月2日电7月1日起,中国东部经济大省江苏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南京、苏州等地区从1320元调整为1480元,涨幅超过10%。 另外,四川、辽宁等18个省区市也“集体”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金融界媒体发布中国股东压力指数: 66! 股东普遍感到焦虑。
除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之外,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背后,还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司常态化的“用工荒”的压力,有政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诉求。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由于农忙季节,许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特别是在经济开发区、制造公司、出口加工型公司,“用工难”现象更为突出。
记者采访发现,“人手不足”现象在长江三角洲一些公司逐渐增加,“招不到人”的情况比较普遍。 “公司用工荒持续性的出现与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生态农民工的崛起有关。 原来的劳务输出地,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下就业机会增加,很多劳动者已经在当地就业,再加上85后、90后的农民工不再像父辈一样,愿意从事操作工、建筑工等工作,就业不足是持久战。 ”苏州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董事长庄志说。
“在昆山打工已经六年了。 两个月前回家,请我加班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扣除交通、吃饭等基本费用,只剩下一千元。 这几年,老家的公司增加了,纯收入和苏南差不多,也没有必要离开家乡。 ’在四川南充的农民工沈如海告诉记者。
除了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基本出发点外,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也是对公司现有雇佣情况的积极应对。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经济稳定回暖后,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切实提高职工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荒”的问题。
一点公司的房子也认同这个观点。 仁宝信息工业(昆山)有限企业人事处负责人介绍说,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以保证员工的稳定性,从而节约因员工频繁流动而不断增加的招聘和培训的价格。
来自民工和劳动力市场的反馈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 “从开始打工到现在,工资最初是450元,后来慢慢上升到960元,现在据说将近1500元。 1500元对我们在外面打工的人来说一定很好。 我想村里的人也还有考虑打工的人。 ’在南京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农民工陈亮军说。
随着满足居高不下的就业不足和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工资标准的提高淘汰了只依赖劳动力价格特征的低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公司短期内可能会面临生产价格上涨的问题,但这也关系到公司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邵晓莹说。
庄志认为,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对附加值低、利润率低的产业确实有影响,但这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快速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这种追赶机制将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结构调整。 ”
通过采访得知,一家企业的广告主认为,提高最低工资带来的反效果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要在未来的快速发展中维持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公司的研发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作为收入分配行业的重要改革之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不仅将为劳动力市场实现资源的比较有效配置,还将为年内扩大内需、提高费用打开大门。
标题:“中国18省区市“涨工资”显现“用工荒”常态化”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