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7字,读完约4分钟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国际货币会议(imc)年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正在稳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综合目前中国的经济
周小川央行行长日前在国际货币会议( imc )年会上表示,目前中国正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综合目前中国的经济,现在是促进利率开放的好时期。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一步,在明确资金市场化价格、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作用。 去年6、7月,央行连续第二次缓和存款利率波动区间。 7月调整后,存款利率上限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限为0.7倍。 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博士在接受《中国产经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去年调整之前,我国的债市利率、货币市场利率和银行存款利率已经走向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但是,也面临着一些大问题。 一是银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尚未完全放开。 二是我国没有统一的基准利率。 第三,我国国债市场的快速发展比较弱,没有不断连续的收益率曲线。 “去年的调整提高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 ”宗良表示,贷款利率下调30%,通常没有一家银行敢用。 如果不用就证明利率会被搁置。 因此,贷款利率的下限将在一定程度上取消。 存款利率波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后,国内银行存款利率也有分化趋势。 所以,应该说这次调整的进展还很大。 至于为什么现在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好时期,宗良认为尽管现在经济增长放缓,但不会影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而且,利率市场化可以很好地配置市场资源,据此,宏观经济调控可以与利率市场化有机联系,实现经济转型。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渐进模式,基本上是“外汇优先、本币优先; 先贷款,后存款”的步骤正在稳步推进。 与存款相比,贷款利率的放开速度比较快。 安邦咨询研究员刘枭在接受《中国产经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央行更倾向于先放开贷款利率下限。 这是一个边际的改善,迫于价格压力,目前的实际贷款利率只是基准利率的0.9倍,利率下限实际上没有效果。 存款利率改革可能会被推迟,因为牵涉到更多复杂因素。 宗良认为,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不要过分提高利率水平,不要过分强调存款利率的竞争。 因此,此时也要妥善控制整体利率水平,短期内不主张全面开放存款利率。 针对未来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宗良建议,未来银行存款利率可以继续提高上限,例如浮动至基准利率的1.2倍,贷款利率的下限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取消。 并加快发挥基准利率在利率市场化体系中基础性作用的债市的快速发展,使利率的收益曲线更好。 除了 利率问题外,周小川还提到了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 周小川表示,自2005年实行汇款改革以来,人民币已经升值了35%,但实际上这个数字会更高。 目前,我国外汇盈余已经下降,这为推进我国汇率市场化提供了一定的空区间。 虽然没有明确提高汇率弹性的详细计划,但周小川表示,中国不会通过竞争性货币贬值来提高国内竞争力。 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刺激本国经济,货币汇率大幅下跌,人民币汇率相对升值,对我国出口公司造成了不良影响。 宗良认为,在全球量化宽松的背景下,我国没有参加“货币战争”,但我国汇率应在市场化背景下表现出双向波动的趋势。 这几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处于单边升值的状态。 但是,在新情况下,应该有降低价值比增加价值更有利这一习性。 因此,妥善管理汇率预期是很重要的。 然后,“考虑到实体经济的承受能力,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改革加快汇率市场市场制度建设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体系,扩大定价范围,更好地引出汇率方向等,可以增强汇率弹性。 ”。 刘枭说。
标题:“促进利率开放时机来临 未来存款利率可继续提高”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