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51字,读完约4分钟
7月3日,从国务院应急办公室和国家核应急办公室获悉,修订版《国家核应急预案》近日已获国务院批准。 新计划有什么好处? 快速发展的核电如何确保安全运行? 由国家核紧急协调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和专家解读。
核应急实行三级管理,发生重特大核事故时,国务院启动一级响应
修正案基于2005年版的方案,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国际上汶川特大地震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等核应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修正案具有非常高的对比性和可操作性,在发生什么样的事故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有确定的要求。 这是一个能让人们安心的方案。 ”国家核紧急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业和新闻部副部长兼国防科学工业局局长马兴瑞说。
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局核应急安全司副司长许平介绍,根据预案,我国核应急组织体系由国家、省和运营机构三级核应急组织组成,三级核应急组织职责已确定。 预案中,中国核事故应急反应分为4级,对不同级别应急反应各级的具体职责和应对行动进行了描述和规定。
另外,在预案中,根据新闻公开的大致情况,要求在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准确、权威的新闻。 然后,大致规定了国际通报、国际救援等几个相关事项。
就统一和谐而言,包括事故缓解与控制、辐射监测、预报与结果评估、碘防护、隐蔽与疏散、暂时迁居与永久定居、食品与饮用水控制、出入控制、去污清洗与医疗治疗、口岸控制、市场监管与管控、社会治安维护、报道与管控
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姚斌表示:“一旦发生重特大核事故,国务院将启动一级响应,必要时设立指挥部,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总指挥。”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核应急办公室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局副局长王毅表示,通过这一协调机制,我们的核应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核应急系统不断完善,核应急能力不断加强,为确保我国核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国大陆地区核电机组安全运输领域成绩良好,核电站通常设有5条防线
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地区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达到17台,安全运输领域成绩良好,没有发生国际核问题等级表2级以上的事故,也没有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经过多年的环境监测,核电站气态和液态流出物的排放量远远低于国家基准限值,核电站周边的辐射环境没有因核电站的运行而发生变化。
“我国核电站从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中汲取了世界各国几十年的经验,其安全水平很高。 ’辐射防护专家柴国旱说。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出台了《核电安全计划》、《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计划和年远景目标》,进一步提高了核电站的本质安全度。
中广核集团副社长谭建生表示,福岛核电站事故对国际核电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所有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预防和应急处置的协调管理。 ”
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中广核集团认真对照核安全大检查的结论,进行了改进。 并加强集团企业在应急方面对成员企业的指导、协调力度,加强集团核应急技术支持中心的功能,运行核电基地已经完成了各项短期安全应急改造项目,在建设核电基地中开展了各项短期、中、长时间安全应急改善项目
据介绍,中广核集团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百万千瓦级三代核电技术研发,在安全性、先进性、经济性特别是耐震级电源冷热源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10项重大技术创新,对采用新技术建设的核电站进行了多重故障叠加等极端案例。
“核电站发生严重核事故的概率很低,但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必须看到,概率低并不意味着为零。”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核事故的应急准备。 根据《深度防御》,核电站通常设有五条防线,核应急是核电站深度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万一发生核事故,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将放射性危害降到最低。 ”
标题:“我国建成四大辐射监测互联网”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