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33字,读完约2分钟
目前,我国县域存款率为57.6%,比县域以上地区低17.2个百分点,县域资金流失问题依然严峻。 截至年底,我国仍有1696个乡镇没有银行领域金融机构基地,其中大部分位于西部地区。 这是财政部金融司昨天在财政部官网上公布的一系列数据。
这一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制度依然薄弱。 事实上,截至年底,中央财政已累计向全国2249个农村金融机构支付补贴36.21亿元。 从政策效果看,定向费用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财务稳定性,调动了金融机构在偏远地区设立网点、扩大服务的积极性。 2008年以来,全国已有近900家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首要为县域经济、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
但财政部表示,由于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农村金融业务价格高、利润低、风险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处理,农村金融供给依然不足,与“三农”快速发展的金融服务诉求不一致。 农村金融快速发展的体制、司法、信用等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制约着农村金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与这些问题形成对比的是,财政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研究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以支持农村金融快速发展,更好地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回流。
针对具体政策,财政部表示将继续完善县域金融机构农业相关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进一步动员金融机构提高农业相关贷款投入积极性,根据小额贷款企业农业融资增量奖励试点情况,研究完整的政策文案,发挥小额贷款企业支农的小积极作用
并全面研究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助政策,完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基础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农业相关贷款统计制度,及时总结和完善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不增加财政支出突出要点,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
另外,财政部表示,将调动地方支持农村金融快速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中央和地方良性互动的格局。 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产权划分,引导和鼓励地方财政结合当地农村金融快速发展实际发展,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减轻中西部地区的财力负担。
标题:“财政部:县域资金外流问题仍较严重”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