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4字,读完约2分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0条。 我的解读如下:

第一,最高决策层认识到,空治理气体污染不仅仅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事件。 严重的空气体污染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我国粗放型的经济结构、煤炭占高比例的能源结构、轿车发展过快(过去五年保有量年均增长20% )、地铁等公共交通不发达的结构性问题, 因此,空气体污染治理必须由国务院直接主导,综合落实加大减排力度、加快能源结构变更、公共交通快速发展等多项措施,调整许多部门的政策和努力。

““国十条”是治理大气污染持久战的起点”

第二,《国十条》只是出发点,今后还有很多细分的工作。 将pm2.5降至安全水平(例如,90%的城市将年均pm2.5降至35微克/立方米,全国城市平均pm2.5降至30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如果政策有效,执行有效,我想经过18年的努力就能实现上述目标。 因此,刚刚公布的《国十条》并不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全部措施,而是今后几十至几百条措施的出发点。

““国十条”是治理大气污染持久战的起点”

第三,《国十条》已经初步建立了正确的框架,今后应该在多方面不断细化、量化,把责任具体分解到部门和地方。 例如,应该为污染严重的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地设定煤炭支出零增长的目标,这些地区的煤炭支出绝对量从明年开始应该进入负增长。 另外,应尽快出台提高煤炭资源税税率、提高so2和nox排污费标准、提高清洁能源补贴等措施。 主要城市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的问题也需要具体的应对措施。

““国十条”是治理大气污染持久战的起点”

第四,《国十条》要求公开污染领域公司的环境新闻,发布要点城市空气体质量排行榜,这是一大进步。 以前,污染对策依赖地方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但没有效果。 问题之一是新闻不透明,人们和媒体难以参与。 空成功治理气体污染的其他国家的经验是,舆论是法规、政策进步、迫使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治理污染的最大推动力。 另外,只依赖政府机构提供污染领域和公司的新闻还不够,应该逐一发挥学术研究机构、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媒体的作用。

““国十条”是治理大气污染持久战的起点”

第五,“国十条”将空气体污染治理与“培育新的增长点”结合起来,是新的正确观点。 我们的研究表明,政府大力治理空气体污染,如果政策正确,不仅会抑制经济增长的潜力,还会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达到新的增长点(如页岩气、煤层气、风能、地铁等, 另外,如果考虑到减排pm2.5对人民健康的利益、相关医疗价格的下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空气体污染对“绿色gdp”的贡献应该非常正。

标题:““国十条”是治理大气污染持久战的起点”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