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8字,读完约4分钟
王佳婧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地位逐渐提高。 昨天,在复旦大学、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swift )等联合举办的题为“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崛起”的金融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在世界货币超发、低利率时代,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发力的时机至关重要。
根据swift6月27日公布的数据,人民币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从去年1月的第20位上升到今年5月的第13位,人民币支付额稳步增长,市场份额上升到0.84%的新高。 在全球主要货币整体支付额仅增长1.9%的情况下,5月份人民币支付额比4月份增长了24.1%。
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003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3%。
与人民币国际化议题相比,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 nicholas lardy )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中国带来非常实际的利益。 更多地运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将大大节约公司进出口的价格。 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对中国政府来说,重要的步骤是开放人民币回流的机制。 ”
“特别是近6个月来,人民币支付额和香港市场人民币储蓄规模大幅增加,这与人民币这一轮的快速上涨有很大关联。 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下降,人民币支付金额增速可能放缓。 ”。 拉迪进一步说。
但无论人民币汇率因素对人民币支付金额的影响如何,国内监管层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态度和决心始终如一。 昨天,央行发布了《关于简化中国人民银行跨境人民币业务流程和完善相关政策的通知》,简化和便利了公司在进出口业务中办理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的流程。 确定了鼓励国内银行开展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的国内非金融机构侨汇业务和人民币债券发行业务流程。
关于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特别是在资本项目上可以互换,真正实现人民币自由化的时机选择问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 “均衡的汇率水平是根据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根据市场产生的健康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但如果现在就让市场纠正汇率的价格,会带来危机,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孙立坚进一步解释说,美国目前的量化宽松政策( qe )是特殊的非以前就流传的货币政策,美国和日本为了恢复国内经济,将利率固定在“零利率”的超低水平,这阻碍了国际资本的健康流动。 如果过度开放汇率政策,市场资金的流向将首先跟随利差,而不是跟随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贸易和投资。 资金很快就会挖掘短期无风险套利的机会来寻求利差收益。 大量投机资金的流入会导致短期汇率超调,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孙立强调,放开人民币汇率的时机很重要,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退出qe时正是中国大力推进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的时机。 资本项目上的可兑换性必须支撑国内的健康、规范、透明的金融系统等内部环境。
从6月市场开始点燃美联储对紧缩购房债务的担忧开始,6月美联储会议上,伯南克给出了退出qe比较确定的时间表,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国内。 6月以来,亚太地区主要股市受到下行压力,汇市也呈下跌趋势,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流压力。 人民币也在6月初结束了今年4月以来的快速升值行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明显减少。 孙立坚认为,在人民币和美元利差缩小、资本流入压力放缓的市场背景下,国内金融体现建设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利率市场化的时机即将到来。
标题:“人民币全球支付排名提升助力国际化前行”
地址:http://www.s-erp.net//sdcj/6101.html